中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,守护绿水青山,传承千年文化

duote123 2025-03-12 0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精华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美景。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为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,传承中华文化,国务院于2016年修订了《中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》。本文将从条例修订背景、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。

中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,守护绿水青山,传承千年文化

一、修订背景

1.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面临挑战

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,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。一些地区过度开发、乱建乱挖现象严重,导致资源破坏、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。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不健全、管理力量薄弱,也制约了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。

2.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法规滞后

现行《中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》自1994年颁布实施以来,在风景名胜区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业快速发展,现行条例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,存在一些不足之处。为此,国务院决定对条例进行修订。

二、主要内容

1.明确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和标准

修订后的条例明确了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,包括核心区、缓冲区和外围保护地带。规定了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标准,要求各级政府加强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,确保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。

2.强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

修订后的条例明确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,明确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职责,加强了对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监督和考核。条例还规定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设立、撤销和变更程序,确保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。

3.加强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

修订后的条例强化了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,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调查、监测和评估,及时发现和制止破坏资源的行为。条例还规定了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的措施,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、修复受损景观、加强生态保护等。

4.规范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

修订后的条例对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进行了规范,要求开发利用活动必须符合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,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。条例还规定了开发利用活动的补偿措施,确保风景名胜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。

三、实施效果

1.风景名胜区保护水平提高

修订后的条例实施以来,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,加大投入,强化管理,风景名胜区保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。据统计,全国已有80%以上的风景名胜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,90%以上的风景名胜区制定了保护规划。

2.风景名胜区管理水平提升

修订后的条例实施,促进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水平的提升。各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,提高管理能力,为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3.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更加规范

修订后的条例实施,使得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更加规范。各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,严格按照规划进行,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,有效避免了过度开发和资源破坏。

《中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》的修订实施,为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。在新的形势下,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,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,让绿水青山永驻人间,传承千年文化。

相关文章

中国十大最美海岛探秘,连岛之美,独领风骚

海岛,是远离大陆的岛屿,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。我国海域辽阔,岛屿众多,其中不乏美轮美奂的海岛。关于“中国十大最美海岛”的评...

社交与礼仪 2025-03-12 阅读5 评论0

一生必去,十大景点简笔画中的世界奇观

人生短暂,而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。在这广袤的地球上,有许多令人神往的景点,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承载着人类的文明。今天,让我们跟随简...

社交与礼仪 2025-03-12 阅读5 评论0